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城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河南严控7类科研仪器采购合理优化配置 助力科技进步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2-10 09:07:40浏览数量:

河南严控7类科研仪器采购合理优化配置 对科学仪器发展有何意义?

河南严控7类科研仪器采购合理优化配置 对科学仪器发展有何意义?

分类:动态2025-02-08 10:22:47 30阅读次数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研仪器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其采购与配置的合理性愈发受到关注。河南省严控7类科研仪器采购并优化配置的举措,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对科学仪器的发展具有多维度、深远而积极的意义。以下是详细报道:

 

《2025年河南省省级新购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预警目录》日前发布,从源头控“重复采购”,提“资金效益”。

该目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卫健委依2024年相关数据,综合总量、机时、地域等因素,组织专家对“量大效低”仪器论证编制。

要求各单位新购前依规查重评议、严审把关,控7类仪器不合理增长,优资源配置,升利用、共享水平。

 

\

对仪器发展有何意义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有效避免了科研仪器的重复购置。过去,“重购置、轻共享”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量科研资金被浪费在存量充足但利用率低的设备上。如今,通过发布预警目录,对单价50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进行严格查重评议,核减了大量不必要的设备采购,节省了巨额财政资金。以2022 - 2024年为例,就核减了602台套设备采购,节省财政资金7.97亿元 。这不仅缓解了财政压力,更重要的是盘活了现有资源。像河南大学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率达80%,院级平台共享率67%,让存量设备通过共享服务满足了新增需求,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在财政资金的配置方面,河南省的举措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财政资金不再盲目地投入到低端重复的设备购置中,而是聚焦于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比如,集中资源突破高端仪器的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支持国产化替代和产业集群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3 - 5个特色产业园区 。这种精准的资金投放,既保障了必要的科研需求,又推动了仪器产业的升级,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共享机制的创新也是这一政策的一大亮点。通过双向补贴、绩效考核等手段,激励科研单位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对不达标单位限制新购资格甚至跨部门调配设备,并将共享成效纳入评价体系,促使各单位积极参与共享。同时,建成省级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仪器统一管理,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洛阳、郑州等地依托共享网络形成的仪器服务集群,为企业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此外,严控低端重复采购倒逼科研单位优先选择国产设备,为本土仪器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河南省积极引导,支持郑州、洛阳等地建设高端仪器产业园,引进顶尖团队打造创新平台。例如,河南师范大学采购的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已部分实现国产替代,政策的引导还形成了研发与应用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在严控的同时,注重采购与发展的动态平衡。尽管限制重复购置,但仍通过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实验室体系建设,支持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必要设备采购。这种“有保有压”的策略,既限制了通用性强、存量过剩的仪器,又鼓励领域专用、技术前沿的设备投入,如兽药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中采购的自动旋光仪,因其特殊用途和技术参数要求被列为必要配置 。

 

综上所述,河南省严控7类科研仪器采购并优化配置的政策,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举措。它不仅提升了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财政资金,还为本土仪器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科技征程中,这一政策有望成为其他地区的有益借鉴,共同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事业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