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城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硬核驱动力”|2025两会透露出的科技产业新机遇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3-10 08:47:41浏览数量:

来源:仪器信息网

2025年3月5日,北京 –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创新药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摘自:2025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的背后,蕴含着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密码。

☆ 新质生产力:

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 报告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安全、健康发展,同时建立未来产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快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数据显示,我国先进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达上万亿元,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量子科技的应用正从基础研究向能源、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拓展,各地也在积极布局科创中心和量子科学中心,以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身智能的突破将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6G技术则将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信息传输支撑。 同时,报告还强调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值得关注的是,被誉为“全球最先进工厂”的“灯塔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顶级实力以及工业领域数字化最高水平。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数据显示,截止欧洲中部时间1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新增的17家创新制造企业中近半数来自中国,中国成为全球新增“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国家。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驱动发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而创新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报告指出,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这意味着,我国将加大高端设备仪器的国产化力度,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 近年来,“上天入地下海”的一系列大国重器密集亮相,国产大模型等风靡海内外引发全民关注。科学仪器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然而,美国对华实施的出口禁令,涉及AI芯片、高参数流式细胞仪,以及用于Top-Down蛋白组学分析的质谱仪等高端科学仪器,曾引发行业热议。同时,美国多次提高针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关税,贸易壁垒的加剧凸显了我国在高端仪器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厂商需加快自主制造能力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突破,防止“卡脖子”问题,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需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以应对可能的贸易限制和市场变化。 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同时,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 创新药:

助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报告中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药创新的重视,提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两会期间,创新药发展也作为核心议题被多位专家讨论,围绕AI技术赋能、资本支持体系、商业保险联动、审评制度优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提出系统性建议,旨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就表示:“在AI技术不断渗透到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医药工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AI技术从系统布局、科技支撑、转化应用等方面全面促进医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且当前,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科研机构、企业、监管部门等多个主体,现有的部分政策和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果转化的效率。所以如何能够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将是未来医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此外,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发展同样受到政策支持。报告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2025版《中国药典》即将发布,其持续修订和完善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为人民健康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无论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还是创新药发展,这些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赛道,更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点。在这条道路上,既需要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责任,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